中公医考网为大家提供各种医学类实时资讯、备考资料、学习课程等,想了解更多医学相关资讯请关注中公医考网!
2021年药士考试大纲终于公布了!通过中公研究院优秀教研专家的精确校对,较去年来说,今年的考试大纲没变化,所以各位考生可以安心开始复习啦!2021年药士考试报名即将开始,并且官网公告已发布,2021药士考试时间提前于4月份开考,时间紧张,箭在弦上,2021年备考的同学请抓紧时间尽早开始备考复习!
下面是初级中药士-相关专业知识大纲:
2021年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-相关专业知识
考试学科 | 单 元 |
细 目 |
要 点 |
考试科目 |
中医学基础 |
一、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|
( 一) 整体观念 | 整体观念的内容 | 2 |
( 二) 辨证论治 |
1.症、 证、 病 | 2 | ||
2.辨证论治 | 2 | |||
3.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| 2 | |||
二、 阴阳学说 |
(一) 阴阳学说的概念 | 阴阳及其特性 | 2 | |
( 二)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|
1.阴阳的对立制约 | 2 | ||
2.阴阳的互根互用 | 2 | |||
3.阴阳的消长平衡 | 2 | |||
4.阴阳的相互转化 | 2 | |||
( 三)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|
1.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| 2 | ||
2.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| 2 | |||
3.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| 2 | |||
4.指导疾病的诊断 | 2 | |||
5.指导疾病的防治 | 2 | |||
三、 五行学说 |
(一) 五行学说的概念 |
1.五行和五行学说 | 2 | |
2.五行特性 | 2 | |||
3.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| 2 | |||
(二) 五行的生克关系 |
1.五行相生与相克 | 2 | ||
2.五行相乘与相侮 | 2 | |||
3.五行母子相及 | 2 | |||
( 三)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| 1.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| 2 | ||
2.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| 2 | |||
四、 藏象 |
( 一) 藏象的概念 | 藏象 | 2 | |
( 二) 心 |
1.心主血脉 | 2 | ||
2.心藏神 | 2 | |||
3.心在体合脉 | 2 | |||
考试学科 | 单 元 |
细 目 |
要 点 |
考试科目 |
中医学基础 |
四、 藏象 |
( 二) 心 |
4.心开窍于舌 | 2 |
5.心在液为汗 | 2 | |||
6.心在志为喜 | 2 | |||
7.心其华在面 | 2 | |||
( 三) 肺 |
1.肺主气、 司呼吸 | 2 | ||
2.肺主宣发肃降 | 2 | |||
3.肺主通调水道 | 2 | |||
4.肺朝百脉、 主治节 | 2 | |||
5.肺在体合皮, 其华在毛 | 2 | |||
6.肺开窍于鼻 | 2 | |||
7.肺在志为悲 | 2 | |||
8.肺在液为涕 | 2 | |||
( 四) 脾 |
1.脾主运化 | 2 | ||
2.脾主升清 | 2 | |||
3.脾主统血 | 2 | |||
4.脾在体合肌肉、 主四肢 | 2 | |||
5.脾开窍于口 | 2 | |||
6.脾在液为涎 | 2 | |||
7.脾在志为思 | 2 | |||
8.脾其华在唇 | 2 | |||
( 五) 肝 |
1.肝主疏泄 | 2 | ||
2.肝主藏血 | 2 | |||
3.肝在体合筋、 其华在爪 | 2 | |||
4.肝开窍于目 | 2 | |||
5.肝在志为怒 | 2 | |||
6.肝在液为泪 | 2 | |||
( 六) 肾 |
1.肾藏精,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| 2 | ||
2.肾主水 | 2 | |||
3.肾主纳气 | 2 | |||
4.肾在体合骨 | 2 | |||
5.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| 2 | |||
6.肾在液为唾 | 2 | |||
考试学科 | 单 元 |
细 目 |
要 点 |
考试科目 |
中医学基础 |
四、 藏象 |
( 六) 肾 |
7.肾在志为恐 | 2 |
8.肾其华在发 | 2 | |||
( 七) 胆 |
1.胆贮存胆汁 | 2 | ||
2.胆排泄胆汁 | 2 | |||
3.胆主决断 | 2 | |||
( 八) 胃 |
1.胃主受纳、 腐熟水谷 | 2 | ||
2.胃主通降 | 2 | |||
3.胃喜润恶燥 | 2 | |||
( 九) 小肠 |
1.小肠主受盛化物 | 2 | ||
2.小肠主泌别清浊 | 2 | |||
( 十) 大肠 |
1.大肠传化糟粕 | 2 | ||
2.大肠主津 | 2 | |||
( 十一) 膀胱 |
1.膀胱贮存尿液 | 2 | ||
2.膀胱排泄尿液 | 2 | |||
( 十二) 三焦 |
1.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 | 2 | ||
2.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功能特点 | 2 | |||
( 十三) 女子胞 | 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| 2 | ||
( 十四) 脏与脏之间 的关系 |
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|
2 |
||
( 十五) 脏与腑之间 的关系 |
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|
2 |
||
五、 气血津液 |
( 一) 气 |
1.气的生成 | 2 | |
2.气的生理功能 | 2 | |||
3.气的运动 | 2 | |||
4.气的分类 | 2 | |||
( 二) 血 |
1.血的生成 | 2 | ||
2.血的生理功能 | 2 | |||
( 三) 津液 |
1.津液的概念 | 2 | ||
2.津液的生理功能 | 2 | |||
( 四) 气血津液之间 的关系 |
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|
2 |
||
六、 经络 | ( 一) 经络学说 | 经络 | 2 | |
考试学科 | 单 元 |
细 目 |
要 点 |
考试科目 |
中医学基础 |
六、 经络 |
(二) 经络系统的组成 |
1.十二经脉 | 2 |
2.奇经八脉 | 2 | |||
3.十五别络 | 2 | |||
( 三) 十二经脉的循 行分布规律 |
1.走向和交接 | 2 | ||
2.表里相合 | 2 | |||
3.流注次序 | 2 | |||
( 四) 奇经八脉的循 行分布 |
奇经八脉循行分布规律 |
2 |
||
(五) 经络的生理功能 |
1.经络的基本功能 | 2 | ||
2.奇经八脉的功能 | 2 | |||
七、 病因 |
( 一) 六淫 |
1.六淫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 | 2 | |
2.风邪 | 2 | |||
3.寒邪 | 2 | |||
4.暑邪 | 2 | |||
5.湿邪 | 2 | |||
6.燥邪 | 2 | |||
8.火 ( 热) 邪 | 2 | |||
( 二) 疫气 |
1.疫气 | 2 | ||
2.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| 2 | |||
( 三) 七情内伤 |
1.七情内伤 | 2 | ||
2.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| 2 | |||
( 四) 饮食失宜 |
1.饮食不节 | 2 | ||
2.饮食不洁 | 2 | |||
3.饮食偏嗜 | 2 | |||
( 五) 劳逸过度 |
1.过劳 | 2 | ||
2.过逸 | 2 | |||
( 六) 痰饮 |
1.痰饮的形成 | 2 | ||
2.痰饮的致病特点 | 2 | |||
( 七) 瘀血 |
1.瘀血的形成 | 2 | ||
2.瘀血的病症特点 | 2 | |||
八、 发病 |
( 一) 发病基本原理 |
1.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| 2 | |
2.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| 2 | |||
考试学科 | 单 元 |
细 目 |
要 点 |
考试科目 |
中医学基础 |
八、 发病 |
( 一) 发病基本原理 | 3.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| 2 |
( 二) 发病形式 |
1.感而即发 | 2 | ||
2.伏而后发 | 2 | |||
3.徐发 | 2 | |||
4.继发 | 2 | |||
5.复发 | 2 | |||
九、 病机 |
( 一) 邪正盛衰 |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| 2 | |
( 二) 阴阳失调 |
1.阴阳偏盛 | 2 | ||
2.阴阳偏衰 | 2 | |||
3.阴阳互损 | 2 | |||
4.阴阳格拒 | 2 | |||
5.阴阳亡失 | 2 | |||
( 三) 气血津液失常 |
1.气的失常 | 2 | ||
2.血的失常 | 2 | |||
3.津液代谢失常 | 2 | |||
4.气血津液关系失常 | 2 | |||
十、 诊法 |
( 一) 望诊 |
1.望神 | 2 | |
2.望色 | 2 | |||
3.望形体 | 2 | |||
4.望头项五官 | 2 | |||
5.望舌 | 2 | |||
6.望排出物 | 2 | |||
( 二) 闻诊 |
1.听声音 | 2 | ||
2.嗅气味 | 2 | |||
( 三) 问诊 |
1.问寒热 | 2 | ||
2.问汗 | 2 | |||
3.问疼痛 | 2 | |||
4.问饮食口味 | 2 | |||
5.问大小便 | 2 | |||
6.问睡眠 | 2 | |||
7.问耳目 | 2 | |||
考试学科 | 单 元 |
细 目 |
要 点 |
考试科目 |
中医学基础 |
十、 诊法 |
( 四) 切诊 |
1.切脉部位 | 2 |
2.正常脉象 | 2 | |||
3.常见病脉 | 2 | |||
4.按肌肤 | 2 | |||
5.按手足 | 2 | |||
6.按腔腹 | 2 | |||
十一、 辨证 |
( 一) 八纲辨证 |
1.表里辨证 | 2 | |
2.寒热辨证 | 2 | |||
3.虚实辨证 | 2 | |||
4.阴阳辨证 | 2 | |||
( 二) 脏腑辨证 |
1.心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| 2 | ||
2.肺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| 2 | |||
3.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| 2 | |||
4.肝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| 2 | |||
5.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| 2 | |||
6.小肠病的辨证 | 2 | |||
7.大肠病的辨证 | 2 | |||
8.胃病的辨证 | 2 | |||
9.胆病的辨证 | 2 | |||
10.膀胱病的辨证 | 2 | |||
十二、 防治原则 |
( 一) 预防 |
1.未病先防 | 2 | |
2.既病防变 | 2 | |||
( 二) 治则 |
1.扶正祛邪 | 2 | ||
2.标本先后 | 2 | |||
3.调整阴阳 | 2 | |||
4.正治反治 | 2 | |||
5.因人、 因时、 因地制宜 | 2 | |||
药事管理 |
一、 药事与药 事管理 |
药事管理概况 |
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|
2 |
二、 药品与药品标准、 药师职责 | (一) 药品与药品标准 |
1.药品的法律含义 | 2 | |
2.药品的质量特性 | 2 | |||
3.药品的特殊性 | 2 | |||
考试学科 | 单 元 |
细 目 |
要 点 |
考试科目 |
药事管理 |
二、 药品与药品标准、 药师职责 | (一) 药品与药品标准 | 4.药品标准 | 2 |
( 二) 药师 |
1.药师的职责 | 2 | ||
2.执业药师管理 | 2 | |||
三、 药事组织 |
( 一) 药事组织概况 |
1.药事组织的分类 | 2 | |
2.药事组织管理的必要性及特征 | 2 | |||
( 二) 药事管理组织 |
1.药事监督管理系统的组织机构 | 2 | ||
2.药品生产、 经营行业管理组织 | 2 | |||
四、 中药管理 |
( 一) 中药的地位 | 中药的法律地位 | 2 | |
( 二) 中药管理的基本内容 |
1.中药管理的特殊性 | 2 | ||
2.中药品种保护 | 2 | |||
3.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 | 2 | |||
4.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( CAP) | 2 | |||
5.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 | 2 | |||
五、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|
( 一) 总则 |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类与管制要求 | 2 | |
( 二) 种植、 实验研 究和生产 |
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标签规定 |
2 |
||
( 三) 使用 |
1.科研、 教学使用的审批 | 2 | ||
2.处方管理 | 2 | |||
3.医疗机构借用及配制的规定 | 2 | |||
( 四) 储存 | 储存管理 | 2 | ||
( 五) 运输 | 运输管理 | 2 | ||
六、 医疗用毒性药 品 管 理办法 | 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生 产、 经营、 使用管理 |
1.生产、 加工、 收购、 经营、 配方用药的规定 | 2 | |
2.保管、 领发、 核对制度 | 2 | |||
3.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规定 | 2 | |||
七、 国家基本药物管理 |
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| 1.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 | 2 | |
2.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和销售的规定 | 2 | |||
八、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|
( 一) 处方药与非处 方药分类管理概述 |
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|
2 |
|
( 二) 处方药与非处 方药分类管理的内容 |
1.处方药管理的内容 | 2 | ||
2.非处方药管理的内容 | 2 | |||
九、 医疗机构 药事管理 |
( 一) 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》 | 1.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》 的主要特点 | 2 | |
2.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》 的主要内容 | 2 | |||
考试学科 | 单 元 |
细 目 |
要 点 |
考试科目 |
药事管理 |
九、 医疗机构 药事管理 |
( 一) 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》 | 3.临床药师管理 |
2 |
( 二) 医疗机构中药 饮片管理办法 |
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|
2 |
||
( 三)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管理 |
1.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许可证管理制度 | 2 | ||
2.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品种限制性规定 | 2 | |||
3.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品种审批及批准文号管理 | 2 | |||
4.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法定条件 | 2 | |||
(四) 《处方管理办法》 | 《处方管理办法》 的主要内容 | 2 | ||
十、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与药品召回制度 |
( 一)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制度概述 |
1.药品不良反应的含义与类别 | 2 | |
2.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发展 | 2 | |||
( 二)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制度 |
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 |
2 |
||
( 三) 药品召回制度 | 药品使用单位在药品召回中的义务 | 2 | ||
十一、 药品注 册管理办法 |
主要内容 |
1.药品注册程序 | 2 | |
2.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 | 2 | |||
十二、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|
( 一) 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 |
1.仓库设施、 设备要求 | 2 | |
2.药品质量验收的要求 | 2 | |||
3.药品储存的要求 | 2 | |||
( 二) 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 | 1.营业场所和仓库设备的要求 | 2 | ||
2.药品购进和验收 | 2 | |||
十三、 中医药 条例 |
( 一) 中医医疗机构 与从业人员 |
1.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与要求 | 2 | |
2.中医从业人员的要求 | 2 | |||
( 二) 中医药发展的 保障措施 |
1.政府、 单位、 组织和个人的作用 | 2 | ||
2.加强中医药资源管理 | 2 | |||
3.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活动的法定要求 | 2 | |||
十四、 中药知 识产权保护 |
( 一) 知识产权保护 概述 |
知识产权保护的概要内容 |
2 |
|
( 二) 中药知识产权 保护 |
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和内容 |
2 |
||
( 三) 与贸易有关的 知识产权协议 ( TRIPs) |
1.TRIPs 重申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 | 2 | ||
2.TRIPs 新提出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 | 2 | |||
考试学科 | 单 元 |
细 目 |
要 点 |
考试科目 |
药事管理 |
十五、 药品包装、 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 |
( 一) 药品名称管理 | 药品的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 | 2 |
( 二) 药品包装管理 | 药品包装管理的主要内容 | 2 | ||
( 三) 药品标签和说 明书管理 |
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的主要内容 |
2 |
||
十六、 《药品 管理法》 |
( 一) 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| 1.药品经营企业开办条件 | 2 | |
2.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 | 2 | |||
( 二)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| 1.医疗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的规定 | 2 | ||
2.医疗机构药品采购、 保存及调配处方的管理 | 2 | |||
( 三) 药品管理 |
1.特殊管理的药品 | 2 | ||
2.进出口药品的管理 | 2 | |||
3.假药与劣药管理 | 2 | |||
( 四) 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 | 1.药品价格管理 | 2 | ||
2.药品广告管理 | 2 | |||
( 五) 法律责任 | 医疗机构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| 2 |
往期推荐:
上一篇: 2021年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-基础知识
下一篇:最后一页